1. 禁食禱告的功效如何?
亞哈隨魯王抬舉哈曼,使他高升,超過一切臣宰。在朝門的一切臣僕,都遵從王的吩咐,跪拜哈曼,惟獨末底改不跪不拜。哈曼就怒氣填胸,計劃滅絕末底改的同族猶大人。王后以斯帖吩咐人告訴末底改說:「你當去招聚書珊城所有的猶大人,為我禁食三晝三夜,不吃不喝;我和我的宮女,也要這樣禁食。然後,我違例進去見王。」
結果,情勢逆轉,哈曼被殺,猶大人大得尊榮,末底改高升為宰相(《以斯帖記》第三章至第十章)。這是禁食禱告發生功效,一個非常明顯的實例。
公元前458年,即波斯王亞達薛西第七年,文士以斯拉得著王的准許,正月初一日從巴比倫起程,五月初一日抵達耶路撒冷。以斯拉返國的主要目的是,「立志考究遵行耶和華的律法,又將律例典章教訓以色列人。」(拉七1、6-10)。當這批返國的旅行團到了亞哈瓦河邊的時候,以斯拉便向隨從他的會眾宣告禁食;正月12日,他們又從亞哈瓦河邊起行,要往耶路撒冷去(拉八21、31)。
以斯拉之所以覺得他必須向會眾宣告禁食禱告,乃因隨從他的會眾,只算男丁就有1,500人(拉八1-14);如果將婦女和小孩子都加算在內,總數可能有五千人。而從巴比倫到耶路撒冷,全程一千幾百公里,歷時四個月才能抵達(拉七8-9);如此眾多的會眾,長途跋涉,會不會發生什麼意外,確實令人擔心。
除此之外,他們要帶返耶路撒冷去獻給聖殿的金銀、金器、銀器和銅器等,不計其數,價值更是難以估計(拉八24-30);況且以斯拉已經對王說過,神必施恩,使他們一路平安,而未求王派遣軍隊保護他們。職是之故,以斯拉必須帶領會眾禁食禱告,求神保佑,使他們得著平坦的道路(拉八21-22)。
結果,神應允他們的禁食祈求,救他們脫離仇敵和路上埋伏之人的手,使他們平安到了耶路撒冷(拉八23、31-32)。這是禁食禱告確實有效,另一個振奮人心的見證。
主耶穌受了洗,從約但河回來,被聖靈引到曠野,四十天受魔鬼的試探。那些日子沒有吃什麼(禁食四十晝夜);日子滿了,他就餓了(路四1-2;太四1-2)。然後,連勝三次魔鬼的試探。原因是,他除了熟悉聖經,隨時都可以引證經文來擊退魔鬼之外(路四4、8、12;申八3,六13、16)。
更重要的是,他「滿有聖靈的能力」(路四14),由「禁食禱告四十晝夜」而得著的能力。這就是說,主耶穌雖然是「道成肉身」(約一14、1),或說「神在肉身顯現」的救主(提前三16),具有神性(羅九5);但既然成為人來,就有「人性的軟弱」(來四15,五7-8),所以必須藉著禁食禱告來領取上頭的能力,才能戰勝魔鬼的一切試探。何況我們呢?
拙著《我親眼看見神》(順道文集之三)21-50頁,筆者見證神在我家裏所顯明的神蹟奇事,到目前為止,共有14件;其中有六件是經禁食禱告,蒙神憐憫而得到的恩典。這些信仰上的體驗,不但讓我覺得我親眼看見了神;同時也使我深信不疑,禁食禱告真的是很有功效的。
2.什麼情況下需要禁食禱告?
由上面第一題所敘述的例子可知,他們之所以要禁食禱告,乃因面臨極大的困難,急待解決;或身負重大的任務,非完成不可之緣故。諸如:(1)王后以斯帖之所以要所有的猶大人都與她同心禁食,乃為了拯救她的同族,她必須孤注一擲,違例去見王。(2)文士以斯拉之所以要向會眾宣告禁食,乃因身負重大的任務,必須將隨從他的會眾,以及要獻給聖殿的一切財物,都順利帶到耶路撒冷去。(3)主耶穌之所以要禁食四十晝夜,乃為要戰勝撒但的試探,以及成全律法,實現神救贖普世罪人的計畫,他必須得著來自上頭的能力。(4)我之所以要禁食,則因屢次遭遇患難,無法解決,必須求神憐憫我的軟弱,施恩給我。
除了上述這些例子之外,下列的情況也需要禁食禱告,懇求神應允:
有一個孩子患了癲癇病,屢次跌在火裏或水裏,非常痛苦。他的父親把他帶到主的門徒那裏,他們卻不能醫治他。主耶穌斥責那鬼,鬼就出來,孩子也就痊愈了。門徒暗暗的到主耶穌跟前,問他說:「我們為什麼不能趕出那鬼呢?」主說:「這一類的鬼,若不禱告禁食,牠就不出來。」(太十七14-21)。
尼尼微城惡貫滿盈,神差遣約拿先知去向他們傳警告說:「再等四十日,尼尼微必傾覆了!」尼尼微人信服神,便宣告禁食,切切求告神;並且披上麻布,為罪哀傷,徹底悔改。因此,蒙神憐憫,得以倖免空前的浩劫(拿一1-2,三4-10)。
「在安提阿的教會中,有幾位先知和教師……。他們事奉主,禁食的時候,聖靈說:『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,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。』」(徒十三1-2)。這段經文中的「事奉」(leitourgeO),原指祭司在聖殿裏辦理聖事(來十11),到了新約時代便轉用為「崇拜」了。
當安提阿的教會中,五位先知和教師正在舉行「崇拜聚會」,並禁食的時候;也就是說,他們與主的「靈交」達到最高峰的時候,他們聽見了聖靈的聲音。這件事所要傳給我們的信息是,有時候為了與主做更深入的靈交,我們也可以禁食禱告,虔誠地事奉主。
「於是禁食禱告,按手在他們頭上,就打發他們去了。」(徒十三3)。在第二節那段經文中記載,聖靈說:「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,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。」所謂「我召他們所作的工」,就是要到外邦去傳福音。惟因這是世界傳道的開端,任務非常艱鉅,所以他們就先禁食禱告,求神同工,才按手差派他們去了。
原始教會這段歷史提醒我們,當我們要差派工人去做開拓工作之時,如果先禁食禱告,求神給我們打開傳道的門(西四3),才按手差派他們,則效果必定更好。
3.正確的禁食禱告方法如何?
聖經上所說的「禁食」是,連水都不喝(斯四16)。《約拿書》第三章第五節只說「宣告禁食」,似乎沒有「禁飲」,但第七節卻說「不可喝水」;由此可知,「禁食」是包括「不喝水」的。最奇妙的是,摩西上了西乃山,在耶和華那裏四十晝夜,既不吃飯,也不喝水(申九9)。
如此長期斷絕飲食,摩西竟然不但精力充沛,可以將兩塊法版(石版)拿到山下,而且面皮發光,令以色列會眾不敢挨近他(出三十四1、28-30)。這是一種神蹟,我們難以想像。
若要禁食一天,就要等到次日才進食。若是早上禁食,則要等到中午才進食。從前台北教會有一位看會堂的老姊妹,叫亞拿執事。她曾對我說過,年輕的時候,她的脾氣好大,容易動怒,卻苦於無法自制。為了求主改變她的壞脾氣,她便決心每天早上都禁食禱告。後來,果然蒙主應允,可以克制裕如了。
據我所知,她每天非到中午12點正,必不進食,即使早一分鐘都不要。如此經歷數十年的歲月,她天天只吃兩餐,卻得享長壽,活到106歲才無疾而終!很巧,主耶穌剛剛降生沒幾天,那位指著他說預言的女先知,也叫亞拿。聖經說:「她從作童女出嫁的時候,同丈夫住了七年,就寡居了。現在已經八十四歲,並不離開聖殿,禁食祈求,晝夜事奉神。」(路二36-38)。37節的細體字注明,或作「就寡居了八十四年」;《現代中文譯本》也註明,或譯「已經寡居八十四年」。如果這樣翻譯才對,則她當時已經一百多歲了。
台北教會的亞拿執事長期禁食禱告,竟然活到一百多歲;聖經中的女先知亞拿也是長期禁食禱告,並且也活到一百多歲。這兩件巧合的事,使我想到主耶穌在禁食四十晝夜之後,所說的一句話:「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,乃是靠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。」(太四4)。主的話一點兒也沒錯,我深信不疑;我既往七年半,以及內人三十多年的禁食禱告,使我如此深刻地體會。
需要時刻提醒自己的是,若要做長期性的禁食禱告,則千萬不要形式化。所謂「形式化」,就是有時候工作特別忙碌,或身心過度疲憊,便忽略了禱告;如此只有禁食而不迫切禱告,甚至沒有禱告,是毫無意義的。因此,既然要長期禁食,便要下定決心,排除萬難,抽空禱告;記得你最忙最累的時候,乃是你最需要禱告的時候。
除此之外,在禁食禱告的過程中,「心態」的問題也非常重要。那麼神所喜悅的心態,究竟是什麼?下列的個案和經訓給予我們一個明確的指引,就是謙卑。當以色列的旅行團從巴比倫起程,來到亞哈瓦河邊的時候,文士以斯拉便向會眾宣告禁食。
後來,以斯拉描述他當時的心態說:「在我們神面前克苦己心」(拉八21)。《現代中文譯本》譯為:「在我們上帝面前謙卑」;《思高譯本》譯為:「在我們的天主前自謙自卑」;日本《文語體譯本》和《口語體譯本》,都譯為:「在我們神面前自卑」。由這幾種譯本的譯文看來,也許將「克苦己心」譯為「謙卑」比較恰當。
第一、「克苦己心」是什麼?其含意很模糊,令人費解。第二、以斯拉當時身負重任,路上什麼意外都可能發生,因而看清楚了自己的軟弱和無助,所以在神面前謙卑乃是理所當然的心態。第三、禁食並不是強迫神垂聽我們的祈求之手段,更不是與神之間的交易條件──以禁食換取神的應允;禁食應該只有一個很單純的動機,就是求神體恤我們的困境,憐憫我們的軟弱。以斯拉當然明白這項真理,所以當他向會眾宣告禁食,而跪在神面前禱告的時候,他的心態必定是極其謙卑的。
主耶穌曾教訓門徒說:「你們禁食的時候,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,臉上帶著愁容;……故意叫人看出他們是禁食;……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。你禁食的時候,……不叫人看出你禁食來,……你父在暗中察看,必然報答你。」(太六16-18)。
「故意叫人看出他們是禁食」,之所以要這樣,無非是想要讓眾人知道,他們事奉神是多麼地虔誠。顯然,他們的禁食並不是因為內心有迫切的需求,而不過是把禁食當作一種自我宣傳的手段而已。這種動機不純,存心要誇耀自己的禁食,是毫無價值的。
「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」,是什麼賞賜呢?就是眾人的稱讚,他們所期待的。言外之意是,凡故意叫人看出他們正在禁食的人,都無法得著天父的賞賜。因此,下面緊接著說,你禁食的時候,不要叫人看出你禁食來;如果這樣,則天父在暗中察看,必然報答你。
歸結上列的詮述,正確的禁食禱告方法是:(1)在禁食的期間內,必須完全斷絕飲食。(2)千萬不要形式化,即使再忙再累,也要恆切禱告。(3)當在神面前謙卑,懇求神體恤我們的困境,憐憫我們的軟弱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